香港每年平均有逾五千宗肺癌新症,當中的病情各有差別;現時的肺癌治療方向也不再單一,主診醫生會因應不同個案的癌症期數及腫瘤特性,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以基因突變肺癌為例,HER2基因突變是一種惡化速度較快的類型,治療不僅需要精準且具攻擊性,更要迅速展開,以期盡早抑制腫瘤生長。近年面世的標靶藥物「抗體藥物複合體」,便有助達到以上的治療目標。
六十歲的黃先生(化名)去年確診肺癌,雖然當時他曾接受抽針檢查,但並未進行全面的次世代基因測試,因此未能完全掌握腫瘤的特性。主診醫生曾建議他再次接受相關檢查,但他拒絕並想盡早開始治療,於是開始了第一線的化療和免疫治療。然而,治療至第二、三周期時,他的症狀再次出現,出現心口疼痛,癌指數也隨之回升。
為了確立第二線治療方向,黃先生最終願意接受抽針檢查。檢查結果證實他的癌細胞帶有HER2基因突變,隨後開始針對這種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,療效顯著。X光檢查顯示,他的腫瘤明顯縮小,咳嗽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得到紓緩。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慧珊指出,以上個案恰好說明,如今癌症治療講求個人化。以肺癌為例,除了細分不同類型外,患者的腫瘤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或基因變異。基因測試已成為當前診斷的標準做法,次世代基因組測序能夠同步分析上千個腫瘤基因,令醫生能根據每名患者的腫瘤特徵進行精準分析,從而度身訂造治療方案。
當基因發生突變,會導致細胞運作失衡,進而不受控制地生長,形成腫瘤。要確定那種基因出現突變,需進行基因測試。這項測試需要採用腫瘤活組織樣本或液態(血液)活組織進行檢驗,測試結果準確度高。以肺癌為例,基因突變的種類眾多,個案中的HER2基因突變便是其中之一,約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2%至4%。
「HER2基因突變患者的疾病進展速度較快,惡性程度較高,對化療及免疫治療的反應相對較差。即使接受若干療程後,症狀仍可能持續,腫瘤也可能沒有縮小或在短時間內急速生長。因此,治療必須與時間競賽,及早抑制腫瘤。針對這個情況,用於第二線治療的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(antibody-drug conjugate, ADC)能夠發揮作用,有效打擊腫瘤。」謝醫生說。
謝醫生提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,是近年治療HER2基因突變肺癌的新型藥物,它是一種複合藥物,結合化療和標靶藥物的特性,能夠辨識並鎖定腫瘤細胞表面的特定抗原,使藥物能夠運送至腫瘤附近而進行治療,同時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。她說,患者在用藥後,腦瘤體積縮小及病情惡化的速度均有顯著改善,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療少。
謝慧珊醫生提醒︰肺癌的治療有不同方案,各有成效及副作用,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,選擇最適合個人病情的治療方案。
來源: hket
作者: 謝慧珊醫生
© 旺角中心腫瘤專科